鲁班工坊通信技术实训中心简介
LTE系统实训室按真实电信机房环境搭建,分成室外天馈系统、室内分布系统、室内主设备以及操作维护系统等几部分,包含EPC、eNode B、OMC等主要网元以及配套的无线信号收发和传输设备,完整实现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移动通信功能(语音、视频、高速数据业务等功能)。

网络优化实验室利用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室室内和室外公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无线信号,实施室内无线信号拨打测试和室外网络优化道路测试工作等基础优化数据采集工作,使用网络优化工具软件、网络管理软件以及信令分析软件对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位,解决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工程实训室采用实际工程项目环境,由通信设备安装模拟平台、项目管理流程平台组成,学生通过此实验室能够掌握现网实际施工技能操作、工具使用、标准化作业流程、网络维护实施流程等,培养学生成为懂技术、会流程、知礼仪、能沟通、具备全员市场化意识的合格工程师。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我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一环,旨在拓宽师生视野,促进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近年来,软通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积极与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和阿布贾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建设了鲁班工坊。我们定期在鲁班工坊举办学术研讨活动,与外方教师共同探讨前沿科技与教育创新,通过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不断提升鲁班工坊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同时,我们还开展师资互访活动,派遣教师前往鲁班工坊进行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同时也邀请外方的优秀教师来我校学习交流,共同分享教育经验与心得。
同时,学校还注重与国际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为中企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支持。
此外,我院教师还积极带领中外学生参与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一举措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更增进了师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留学生培养
柬埔寨鲁班工坊通信技术实训中心,作为中柬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留学生。对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开展中文+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服务澜湄辐射东盟,搭建“五大平台、四大模块,理实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留学生得到政府、行业和企业认可。项目实施以来,已招收两届东盟国家留学生38人,首届通信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为100%,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占12%,进入中资企业工作的学生人数占33%,一名学生考入柬埔寨内政部成为公务员,另有一名学生在柬埔寨开设了中文培训班;鼓励中柬学生联合组队申报大学生科技立项项目,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其中18级通信工程专业留学生通过科技立项完成的智能回收动态系统在2022年首次世界职教发展大会上进行展示。


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留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柬埔寨文化的魅力,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与理解。通过这些活动,留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宽视野,也能够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师资培训
柬埔寨鲁班工坊的师资培训,如同精心雕琢的工艺品,历经层层递进,不断深化。把培养优秀的柬埔寨鲁班工坊种子教师作为项目自主运营的重中之重,构建了进阶式师资培训体系,打造了一支能传承鲁班工坊精髓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提升澜湄职教水平。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5位柬方通信专业骨干教师不仅掌握了4G通信网络管理员这个职业工种的初中高三个等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这些柬方骨干教师如同种子般,在柬埔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成长与蜕变,正是鲁班工坊师资培训递进化的生动体现,也是中柬两国教育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教学模式输出
中柬双方师资团队依托我校的通信工程国际化专业标准,以東方课程体系为基础,将我校通信工程国际化专业标准的部分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职业工种培训课程模块嵌入柬方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共同开发适合柬埔寨本土的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通过柬埔寨资格框架(CQF)认证,获柬埔寨劳工部批准盖章。

遵循 EPIP 教学模式,按照模块化、任务式特点进行课程建设。模块编写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简单、后综合的逻辑,每个模块又设计若干任务,任务编写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逻辑,突出工程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项目化的理念和特色。

我们致力于针对通信专业中的4G通信网络管理员这一职业工种,深入开发全方位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双语培训教材,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与国际化接轨,还包括详尽的培训标准、生动的培训教案,以及实用的实训报告和试题库。我们更根据实际需求,将教学资源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以满足不同水平学员的学习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在系统、全面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